二叉树的层序遍历经典问题(算法村第六关白银挑战)
基本的层序遍历与变换
二叉树的层序遍历
102. 二叉树的层序遍历 - 力扣(LeetCode)
给你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,返回其节点值的 层序遍历 。 (即逐层地,从左到右访问所有节点)。
示例 1:

输入:root = [3,9,20,null,null,15,7]
输出:[[3],[9,20],[15,7]]
示例 2:
输入:root = [1]
输出:[[1]]
示例 3:
输入:root = []
输出:[]
解
public static List<List<Integer>> levelOrder(TreeNode root)
{//特判,否则queue.offer(root)会抛出NullPointerExceptionif (root == null)return new ArrayList<List<Integer>>();ArrayList<List<Integer>> ans = new ArrayList<>();ArrayDeque<TreeNode> queue = new ArrayDeque<>();queue.offer(root);while (!queue.isEmpty()){//获取当前层的结点个数int size = queue.size();//该层结点的值ArrayList<Integer> list = new ArrayList<>();//遍历当前层for (int i = 0; i< size; i++){TreeNode t = queue.remove();list.add(t.val);if (t.left != null)queue.offer(t.left);if (t.right != null)queue.offer(t.right);}//将这一层结点的值加入答案ans.add(list);}return ans;
}
自底而上的层序遍历
107. 二叉树的层序遍历 II - 力扣(LeetCode)
给你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,返回其节点值 自底向上的层序遍历 。 (即按从叶子节点所在层到根节点所在的层,逐层从左向右遍历)
示例 1:

输入:root = [3,9,20,null,null,15,7]
输出:[[15,7],[9,20],[3]]
解
在遍历完一层节点之后,将存储该层节点值的列表 list 添加到结果列表 ans 的头部即可。
为了时间复杂度,ans 使用链式结构的结构。在 ans 头部添加一层节点值的列表 list 的时间复杂度是 O(1)
public List<List<Integer>> levelOrderBottom(TreeNode root)
{//特判,否则queue.offer(root)会抛出NullPointerExceptionif (root == null)return new ArrayList<List<Integer>>();ArrayList<List<Integer>> ans = new ArrayList<>();ArrayDeque<TreeNode> queue = new ArrayDeque<>();queue.offer(root);while (!queue.isEmpty()){//获取当前层的结点个数int size = queue.size();//该层结点的值ArrayList<Integer> list = new ArrayList<>();//遍历当前层for (int i = 0; i< size; i++){TreeNode t = queue.remove();list.add(t.val);if (t.left != null)queue.offer(t.left);if (t.right != null)queue.offer(t.right);}//将这一层结点的值插入答案的头部ans.add(0,list);}return ans;
}
锯齿形层序遍历
103. 二叉树的锯齿形层序遍历 - 力扣(LeetCode)
给你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,返回其节点值的 锯齿形层序遍历 。(即先从左往右,再从右往左进行下一层遍历,以此类推,层与层之间交替进行)。
示例 1:

输入:root = [3,9,20,null,null,15,7]
输出:[[3],[20,9],[15,7]]
用双端队列维护当前层节点的存储
双端队列可以队头或队尾插入元素。
层序遍历顺序不变,但对当前层节点的存储,我们维护一个变量 isOrderLeft ,记录结点存储是从左至右还是从右至左
- 若从左至右,则采用头插法。该层第一个元素在此层遍历结束后,会出现在list的末端
- 若从右至左,则采用尾插法。该层第一个元素在此层遍历结束后,会出现在list的首端
最后需要注意的是,往 ans 添加 list 时,需要转换一下 list 的类型
public List<List<Integer>> zigzagLevelOrder(TreeNode root){//特判,否则queue.offer(root)会抛出NullPointerExceptionif (root == null)return new ArrayList<List<Integer>>();ArrayList<List<Integer>> ans = new ArrayList<>();ArrayDeque<TreeNode> queue = new ArrayDeque<>();queue.offer(root);boolean isOrderLeft = true;while (!queue.isEmpty()){//获取当前层的结点个数int size = queue.size();//该层结点的值。用一个双端队列存储ArrayDeque<Integer> deque = new ArrayDeque<>();//遍历当前层for (int i = 0; i< size; i++){TreeNode t = queue.remove();if (isOrderLeft)deque.offerLast(t.val);elsedeque.offerFirst(t.val);if (t.left != null)queue.offer(t.left);if (t.right != null)queue.offer(t.right);}//这一层结点的值经过转换后加入答案ans.add(new LinkedList<>(deque));isOrderLeft = !isOrderLeft; //交替进行}return ans;}
N叉树的层序遍历
429. N 叉树的层序遍历 - 力扣(LeetCode)
给定一个 N 叉树,返回其节点值的层序遍历。(即从左到右,逐层遍历)。
树的序列化输入是用层序遍历,每组子节点都由 null 值分隔(参见示例)。
示例 1:
输入:root = [1,null,3,2,4,null,5,6]
输出:[[1],[3,2,4],[5,6]]
示例 2:
输入:root = [1,null,2,3,4,5,null,null,6,7,null,8,null,9,10,null,null,11,null,12,null,13,null,null,14]
输出:[[1],[2,3,4,5],[6,7,8,9,10],[11,12,13],[14]]
结点类型
public class Node
{public int val;public List<Node> children;public Node() {}public Node(int _val) {val = _val;}public Node(int _val, List<Node> _children) {val = _val;children = _children;}
}
解
public List<List<Integer>> levelOrder(Node root)
{//特判,否则queue.offer(root)会抛出NullPointerExceptionif (root == null)return new ArrayList<List<Integer>>();ArrayList<List<Integer>> ans = new ArrayList<>();ArrayDeque<Node> queue = new ArrayDeque<>();queue.offer(root);while (!queue.isEmpty()){//获取当前层的结点个数int size = queue.size();//该层结点的值ArrayList<Integer> list = new ArrayList<>();//遍历当前层for (int i = 0; i< size; i++){Node t = queue.remove();list.add(t.val);//将当前结点的所有孩子加入队列for (Node child : t.children){queue.offer(child);}}//将这一层结点的值加入答案ans.add(list);}return ans;
}
处理每层元素
在每个树行中找最大值
515. 在每个树行中找最大值 - 力扣(LeetCode)
给定一棵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,请找出该二叉树中每一层的最大值。
示例1:
输入: root = [1,3,2,5,3,null,9]
输出: [1,3,9]
维护每层的最大值即可
public List<Integer> largestValues(TreeNode root)
{//特判,否则queue.offer(root)会抛出NullPointerExceptionif (root == null)return new ArrayList<>();//存储每层结点的最大值ArrayList<Integer> list = new ArrayList<>();ArrayDeque<TreeNode> queue = new ArrayDeque<>();queue.offer(root);while (!queue.isEmpty()){//获取当前层的结点个数int size = queue.size();//当前层结点的最大值int maxOfLevel = Integer.MIN_VALUE;//遍历当前层for (int i = 0; i< size; i++){TreeNode t = queue.remove();maxOfLevel = Math.max(maxOfLevel, t.val);if (t.left != null)queue.offer(t.left);if (t.right != null)queue.offer(t.right);}list.add(maxOfLevel);}return list;
}
二叉树的层平均值
637. 二叉树的层平均值 - 力扣(LeetCode)
给定一个非空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, 以数组的形式返回每一层节点的平均值。与实际答案相差 10-5 以内的答案可以被接受。
示例 1:

输入:root = [3,9,20,null,null,15,7]
输出:[3.00000,14.50000,11.00000]
解释:第 0 层的平均值为 3,第 1 层的平均值为 14.5,第 2 层的平均值为 11 。
因此返回 [3, 14.5, 11] 。
解
public List<Double> averageOfLevels(TreeNode root)
{//特判,否则queue.offer(root)会抛出NullPointerExceptionif (root == null)return new ArrayList<>();//存储每层结点的最大值ArrayList<Double> list = new ArrayList<>();ArrayDeque<TreeNode> queue = new ArrayDeque<>();queue.offer(root);while (!queue.isEmpty()){//获取当前层的结点个数int size = queue.size();//当前层结点值的和double sum = 0;//遍历当前层for (int i = 0; i< size; i++){TreeNode t = queue.remove();sum += t.val;if (t.left != null)queue.offer(t.left);if (t.right != null)queue.offer(t.right);}//计算平均值并添加到列表list.add(sum / size);}return list;
}
二叉树的右视图
199. 二叉树的右视图 - 力扣(LeetCode)
给定一个二叉树的 根节点 root,想象自己站在它的右侧,按照从顶部到底部的顺序,返回从右侧所能看到的节点值。
示例 1:

输入: [1,2,3,null,5,null,4]
输出: [1,3,4]
解
层序遍历,记录每层最后一个元素即可
public List<Integer> rightSideView(TreeNode root)
{//特判,否则queue.offer(root)会抛出NullPointerExceptionif (root == null)return new ArrayList<>();//存储每层的最后一个结点ArrayList<Integer> list = new ArrayList<>();ArrayDeque<TreeNode> queue = new ArrayDeque<>();queue.offer(root);while (!queue.isEmpty()){//获取当前层的结点个数int size = queue.size();//遍历当前层for (int i = 0; i < size; i++){TreeNode t = queue.remove();//记录当前层最后一个元素if (i == size - 1)list.add(t.val);if (t.left != null)queue.offer(t.left);if (t.right != null)queue.offer(t.right);}}return list;
}
最底层最左边的结点
513. 找树左下角的值 - 力扣(LeetCode)
给定一个二叉树的 根节点 root,请找出该二叉树的 最底层 最左边 节点的值。
假设二叉树中至少有一个节点。
示例 1:

输入: root = [2,1,3]
输出: 1
示例 2:
输入: [1,2,3,4,null,5,6,null,null,7]
输出: 7
从右往左层序遍历
从右向左层次遍历, 最后一个访问的节点必然是最底层最左侧叶子节点。只需调整一下左右孩子加入队列的次序即可
public int findBottomLeftValue(TreeNode root)
{ArrayDeque<TreeNode> queue = new ArrayDeque<>();queue.offer(root);TreeNode t = null;while (!queue.isEmpty()){//获取当前层的结点个数int size = queue.size();//遍历当前层for (int i = 0; i < size; i++){t = queue.remove();//右孩子先于左孩子放入队列if (t.right != null)queue.offer(t.right);if (t.left != null)queue.offer(t.left);}}return t.val; //返回最底层最右边的结点的值
}
左叶子之和
404. 左叶子之和 - 力扣(LeetCode)
给定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,返回所有左叶子之和。
示例 1:

输入: root = [3,9,20,null,null,15,7]
输出: 24
解释: 在这个二叉树中,有两个左叶子,分别是 9 和 15,所以返回 24
提示:
- 节点数在
[1, 1000]范围内
广度优先遍历
在BFS的过程中添加一个判断是否为左叶子结点的条件语句即可
public int sumOfLeftLeaves(TreeNode root)
{int answer = 0;ArrayDeque<TreeNode> queue = new ArrayDeque<>();queue.offer(root);while (!queue.isEmpty()){//获取当前层的结点个数int size = queue.size();//遍历当前层for (int i = 0; i < size; i++){TreeNode t = queue.remove();if (t.left != null){//如果t的左孩子是叶子结点if(t.left.left == null && t.left.right == null)answer += t.left.val;elsequeue.offer(t.left);}if (t.right != null)queue.offer(t.right);}}return answer;
}
相关文章:
二叉树的层序遍历经典问题(算法村第六关白银挑战)
基本的层序遍历与变换 二叉树的层序遍历 102. 二叉树的层序遍历 - 力扣(LeetCode) 给你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,返回其节点值的 层序遍历 。 (即逐层地,从左到右访问所有节点)。 示例 1: 输入…...
信息学奥赛一本通:装箱问题
题目链接:http://ybt.ssoier.cn:8088/problem_show.php?pid1917 题目 1917:【01NOIP普及组】装箱问题 时间限制: 1000 ms 内存限制: 65536 KB 提交数: 4117 通过数: 2443 【题目描述】 有一个箱子容量为V�(正整数,…...
ReactNative 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(加固混淆)
ReactNative 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(加固混淆) 文章目录 摘要引言正文ScrollView内无法滑动RN热更新中的文件引用问题RN中获取高度的技巧RN强制横屏UI适配问题低版本RN(0.63以下)适配iOS14图片无法显示问题RN清理缓存RN navigation参…...
算法基础之合并果子
合并果子 核心思想: 贪心 Huffman树(算法): 每次将两个最小的堆合并 然后不断向上合并 #include<iostream>#include<algorithm>#include<queue> //用小根堆实现找最小堆using namespace std;int main(){int n;cin>>n;priority_queue&l…...
CSS 使用技巧
CSS 使用技巧 引入苹方字体 苹方提供了六个字重,font-family 定义如下:苹方-简 常规体font-family: PingFangSC-Regular, sans-serif;苹方-简 极细体font-family: PingFangSC-Ultralight, sans-serif;苹方-简 细体font-family: PingFangSC-Light, sans…...
typescript,eslint,prettier的引入
typescript 首先用npm安装typescript,cnpm i typescript 然后再tsc --init生成tsconfig.json配置文件,这个文件在package.json同级目录下 最后在tsconfig.json添加includes配置项,在该配置项中的目录下,所有的d.ts中的类型可以在…...
web前端javaScript笔记——(7)Math和Date方法
Math -Math和其他的对象不同,它不是一个构造函数, 它属于一个工具类不用创建对象,它里边封装了数学运算相关的属性和方法 比如 Math.PI 表示的圆周率 使用方法Math.方法(); Math.abs()可以用来计算一个数的绝对值 Math.ceil()可以对一…...
深入理解Java中资源加载的方法及Spring的ResourceLoader应用
在Java开发中,资源加载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操作。本文将深入探讨Java中两种常见的资源加载方式:ClassLoader的getResource方法和Class的getResource方法,并介绍Spring框架中的ResourceLoader的应用。 1. 资源加载的两种方式 1.1 ClassLoader…...
实时记录和查看Apache 日志
Apache 是一个开源的、广泛使用的、跨平台的 Web 服务器,保护 Apache Web 服务器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控其上发生的活动和事件,监视 Apache Web 服务器的最佳方法之一是收集和分析其访问日志文件。 Apache 访问日志提供了有关用户如何与您的网站交互…...
Java实战项目五:文本冒险游戏
文章目录 一、实战概述二、知识点概览(一)条件分支与循环结构(二)面向对象设计(三)用户交互与事件处理 三、思路分析(一)系统架构设计(二)功能模块划分详解 四…...
docker_ROS的usb_cam使用与标定
目录 准备 准备标定板 新建容器 新建usb_cam话题的ROS功能包 编写代码 编译 运行功能包 标定 安装camera_calibration标定功能包 启动发布usb_cam话题的功能包 启动camera_calibration标定功能包 准备 usb相机 标定板 一个带有ROS的docker镜像。 准备标定板 图…...
记一次RabbitMQ服务器异常断电之后,服务重启异常的处理过程
转载说明: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并打算转载它,请私信作者取得授权。感谢您喜爱本文,请文明转载,谢谢。 问题描述: 机房突然停电,rabbitmq的主机异常断电,集群服务全部需要重启。但是在执行service…...
rime中州韵小狼毫 help lua Translator 帮助消息翻译器
lua 是 Rime中州韵/小狼毫输入法强大的武器,掌握如何在Rime中州韵/小狼毫中使用lua,你将体验到什么叫 随心所欲。 先看效果 在 rime中州韵 输入效果一览 中的 👇 help效果 一节中, 我们看到了在Rime中州韵/小狼毫输入法中输入 h…...
C++完成使用map Update数据 二进制数据
1、在LXMysql.h和LXMysql.cpp分别定义和编写关于pin语句的代码 //获取更新数据的sql语句 where语句中用户要包含where 更新std::string GetUpdatesql(XDATA kv, std::string table, std::string where); std::string LXMysql::GetUpdatesql(XDATA kv, std::string table, std…...
ARCGIS PRO SDK 访问Geometry对象
一、Geometry常用对象 二、主要类 1、ReadOnlyPartCollection:Polyline 和 Polygon 使用的 ReadOnlySegmentCollection 部件的只读集合,属性成员: 名字描述Count获取 ICollection 中包含的元素数。TIEM获取位于指定索引处的元素。Spatial…...
数据结构之各大排序(C语言版)
我们这里话不多说,排序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,所以我们直接开始。 我们就按照这张图来一一实现吧! 一.直接插入排序与希尔排序. 这个是我之前写过的内容了,大家可以通过链接去看看详细内容。 算法之插入排序及希尔排序(…...
c++ 中多线程的使用
如果你的其他逻辑必须在线程 t1 和 t2 之后执行,但你又希望这些线程能够同时运行,你可以在主线程中使用 std::thread::detach 将线程分离,让它们在后台运行。这样,主线程不会等待这些线程的完成,而可以继续执行其他逻辑…...
理解二叉树的遍历(算法村第七关白银挑战)
二叉树的前序遍历 144. 二叉树的前序遍历 - 力扣(LeetCode) 给你二叉树的根节点 root ,返回它节点值的 前序 遍历。 示例 1: 输入:root [1,null,2,3] 输出:[1,2,3]解 LeetCode以及面试中提供的方法可能…...
所有单片机使用的汇编语言是统一的吗?
所有单片机使用的汇编语言是统一的吗? 在开始前我有一些资料,是我根据网友给的问题精心整理了一份「单片机的资料从专业入门到高级教程」, 点个关注在评论区回复“888”之后私信回复“888”,全部无偿共享给大家!&…...
C ++类
定义一个Person类,私有成员int age,string &name,定义一个Stu类,包含私有成员double *score,写出两个类的构造函数、析构函数、拷贝构造和拷贝赋值函数,完成对Person的运算符重载(算术运算符、条件运算…...
7.4.分块查找
一.分块查找的算法思想: 1.实例: 以上述图片的顺序表为例, 该顺序表的数据元素从整体来看是乱序的,但如果把这些数据元素分成一块一块的小区间, 第一个区间[0,1]索引上的数据元素都是小于等于10的, 第二…...
docker详细操作--未完待续
docker介绍 docker官网: Docker:加速容器应用程序开发 harbor官网:Harbor - Harbor 中文 使用docker加速器: Docker镜像极速下载服务 - 毫秒镜像 是什么 Docker 是一种开源的容器化平台,用于将应用程序及其依赖项(如库、运行时环…...
【OSG学习笔记】Day 18: 碰撞检测与物理交互
物理引擎(Physics Engine) 物理引擎 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物理规律(如力学、碰撞、重力、流体动力学等)的软件工具或库。 它的核心目标是在虚拟环境中逼真地模拟物体的运动和交互,广泛应用于 游戏开发、动画制作、虚…...
盘古信息PCB行业解决方案:以全域场景重构,激活智造新未来
一、破局:PCB行业的时代之问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,PCB(印制电路板)作为 “电子产品之母”,其重要性愈发凸显。随着 5G、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加速渗透,PCB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。产品迭代…...
练习(含atoi的模拟实现,自定义类型等练习)
一、结构体大小的计算及位段 (结构体大小计算及位段 详解请看:自定义类型:结构体进阶-CSDN博客) 1.在32位系统环境,编译选项为4字节对齐,那么sizeof(A)和sizeof(B)是多少? #pragma pack(4)st…...
23-Oracle 23 ai 区块链表(Blockchain Table)
小伙伴有没有在金融强合规的领域中遇见,必须要保持数据不可变,管理员都无法修改和留痕的要求。比如医疗的电子病历中,影像检查检验结果不可篡改行的,药品追溯过程中数据只可插入无法删除的特性需求;登录日志、修改日志…...
3.3.1_1 检错编码(奇偶校验码)
从这节课开始,我们会探讨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控制功能,差错控制功能的主要目标是要发现并且解决一个帧内部的位错误,我们需要使用特殊的编码技术去发现帧内部的位错误,当我们发现位错误之后,通常来说有两种解决方案。第一…...
Java多线程实现之Callable接口深度解析
Java多线程实现之Callable接口深度解析 一、Callable接口概述1.1 接口定义1.2 与Runnable接口的对比1.3 Future接口与FutureTask类 二、Callable接口的基本使用方法2.1 传统方式实现Callable接口2.2 使用Lambda表达式简化Callable实现2.3 使用FutureTask类执行Callable任务 三、…...
【C语言练习】080. 使用C语言实现简单的数据库操作
080. 使用C语言实现简单的数据库操作 080. 使用C语言实现简单的数据库操作使用原生APIODBC接口第三方库ORM框架文件模拟1. 安装SQLite2. 示例代码:使用SQLite创建数据库、表和插入数据3. 编译和运行4. 示例运行输出:5. 注意事项6. 总结080. 使用C语言实现简单的数据库操作 在…...
C++八股 —— 单例模式
文章目录 1. 基本概念2. 设计要点3. 实现方式4. 详解懒汉模式 1. 基本概念 线程安全(Thread Safety) 线程安全是指在多线程环境下,某个函数、类或代码片段能够被多个线程同时调用时,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逻辑的正确性…...
